为加强京沪两地司法联动,提高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水平,推动版权诉源治理工作发展,3月26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签署《加强版权司法保护及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专题研讨会。
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姜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分别致辞。姜颖院长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和浦东法院在数字版权保护、裁判理念、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既有合作的需求,更有共同的目标。希望通过此次签约,两院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高效衔接、科技支撑的版权司法保护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并在多元化解、协同审判、人才培养、普法宣传等方面持续开展务实合作,进一步汇聚跨区域司法合力。
朱丹院长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重大成果。建院五年多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首都高质量发展方面,在审判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在办理精品案件方面,在打造过硬法院铁军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结合浦东法院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多元调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实践,他表示,希望两院进一步推进版权纠纷诉源治理,加强协作、凝聚合力,共同探索京沪诉源治理联动机制,携手打造版权纠纷治理新模式。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长新介绍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背景及主要内容。随后,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姜颖院长、朱丹院长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协议的签署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市委要求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京沪两家基层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首次正式进行司法协同和合作,对于京沪合力打造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示范模式,进一步优化京沪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签约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惩罚性赔偿、滥用诉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负责人朱阁、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宫晓艳分别介绍了两家法院版权案件总体情况与诉源治理成效,并就加大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制滥用诉权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张倩、王彦杰,法官助理刘承祖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惩罚性赔偿、恶意诉讼中的审理难点和经验做法。
浦东法院法官袁田、陶冶介绍了该院规制滥用诉权和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特点和经验做法。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杨洁充分肯定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成效和在恶意诉讼案件方面的审判探索,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大适用惩罚性赔偿,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首都版权协会秘书长冯华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今后应继续加大对滥用诉权行为的规制,鼓励适用惩罚性赔偿,保障版权市场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表示,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充分发挥了两地区位优势,有利于推动跨域版权纠纷诉源治理,推动两地知识产权保护。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结合域外法治实践,表示在知识产权案件中要敢于适用、善于适用惩罚性赔偿,传递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信号。
会前,浦东法院一行参观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诉讼体验区,了解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全流程在线诉讼模式、电子诉讼平台、天平链、AI虚拟法官等技术应用及立案申请、立案审核、在线庭审、在线执行等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