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驿站的入驻为园区科创主体提供了智力支撑,对企业预防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普法驿站的设立将成为公共服务与司法主体协同、联合行业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法治宣传阵地的一次新探索。”日前,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护创新”普法驿站启动仪式上,创新主体高兴地说。
一个个普法驿站,承载着良法善治,托举起创新、发展、公平的首善理念。2023年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开展的“法护创新”工作行动,已经深入首都“三城一区”和重点科创园区,正在靶向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延伸保护“触角”
“普法驿站”是以“法护创新”工作行动为依托,在15个首都创新创造的活跃区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普法宣传阵地,将普法工作延伸到创新创造的最小单元、最微网格,打通知识产权从法治宣传到创新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走访式”需求调研、“定制化”普法宣传、“递进式”巡回审判……“法护创新”普法驿站的法官团队走进首都创新热土,“把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打出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的“组合拳”。
2023年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护创新”普法驿站的法官团队先后40次走进园区、协会、院校、科研单位调研司法保护需求,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归纳梳理问题55个,研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议措施百余条,先后6次走到创新主体身边开展巡回审判和判后答疑,实现了“巡回一案,示范一片”的良好效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等“法护创新”普法驿站,“订单式”普法成为创新主体喜闻乐见的“新”课堂。
助力农业“出海”
“从‘新生’到‘羽翼渐丰’,我国自主培育的种禽品种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国际市场。”近日,1.65万只由我国企业自主培育的蛋鸡,经北京海关检疫合格,由大兴国际机场起飞,跨越千山万水,飞赴8000多公里外的“新家园”坦桑尼亚。我国自主培育的种鸡顺利走出国门,背后倾注了“法护创新”普法驿站法官团队的心力。
不久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逯遥接到平谷农业中关村园区企业来信,急需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法护创新’普法驿站启动以来,我们接到过很多普法需求,主要是围绕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运用与解读,涉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还是头一次。”逯遥说道。
经过对接了解,这是一家主要从事蛋鸡种质培育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计划将自主培育的蛋鸡向坦桑尼亚出口。囿于对相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规定了解不深,担心在出口过程中出现法律盲区和经营风险,这才找到普法驿站的驻点法官,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精准护航我国企业更好应对“出海”挑战,逯遥和普法驿站的同事们将此作为专项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到商标国际申请流程,从巴黎公约途径与PCT国际申请优劣比较,再到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案例借鉴和分析、行业出口情况调研和走访,一份《“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应对手册》终于形成。
“当时提出这个普法需求,以为法官只是按照经验给我们解答一下,真没想到法官对我们的需求这么上心,竟‘变’出了个‘普法大礼包’。”当这份应对手册交到企业手中,企业代表的惊讶和兴奋溢于言表。“这份手册内容很详实,对于我们企业在‘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有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了借鉴参考,非常实用!”
加强诉源治理
“法官,在调解知识产权纠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调解尺度,帮助当事人更好理解调解方案?”
“我们发现有些案件中,当事人不仅仅是法律之争,还存在‘意气’之争,如何疏导好当事人情绪,做好和解工作?”
窗外天寒地冻,北京迎来入冬初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护创新”普法驿站正式入驻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这里,一场特殊的普法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参加普法活动的人员均为来自专业调解组织的调解员。
“法护创新”普法驿站的入驻,使诉调对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调解员们从实际调解工作出发,分享在诉前、诉中调解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在专家法官的指导下,深耕知识产权纠纷成因,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该中心管理的多家“总对总”调解组织对接案件占比大幅增加,共对接诉前调解案件469件,同比增长82.5%。
“很高兴各个调解组织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家法官的普法宣传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中心将继续搭建好沟通协调的桥梁,努力为首都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木子欣喜地说。